无障碍  |
适老模式
 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当前位置:首页  > 专题  > 历史专题  > 资源枯竭城市转型专栏
矿区争创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
2015-07-13 15:53
发布时间:2015-07-13 15:53 来源: 【字体: 打印

以创园工作为契机 环境转型进一步改善 

矿区经过百年煤矿开采,对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。作为国家第三批25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,该区近年来抓住国家支持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这个重大机遇,牢固树立转型发展是生死劫、环境建设是生命线的理念,把环境转型作为实现产业转型、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的基础和先行工程来抓,通过争创省级园林城,生态环境不断得到修复,实现了“黑色印象”向“绿色主题”的快速转变。

统筹推进扩绿增量。采取见缝插绿、立体增绿、盆景补绿等措施,建成省级园林式单位、社区5个,省级园林式单位比例达到13%,省级园林式小区达到10%;建成市级园林式单位、社区18个,市级园林式单位比例达到43.75%,市级园林式小区达到40%。充分利用街道两侧空地、拆迁后临街土地、企业预留地等,采取“租地留绿、租地建绿”的办法全部进行绿化,建成“集芳苑”、“环翠苑”等26处绿地游园,总面积达2.15万平方米。针对南纬路、矿市街、红房街、北昌路等城区主干道绿量少、绿化水平不高等情况,先后投资4000余万元大力度地推进扩绿增量,新增城区绿地5.3万平方米,并要求沿街90%以上单位和小区实施了拆墙透绿、立体绿化,建成3处林荫停车场。投资400余万元,重点打造了世纪大道省级园林绿化样板街,并实施绿地认养冠名,在全省县市区中首创高标准、高质量建成一条长1000米的供居民休憩、健身的慢行绿道。全区道路绿化普及率达100%,绿化达标率达84%,林荫路推广率达50%。截至创园考核,建成区绿化覆盖率、绿地率分别达到31.61%、35.92%,达到省级园林城区标准,其中,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6.5平方米,已达到并超过国家级园林城区标准,世纪大道获评省级园林示范街道。

提升城市景观效果。高标准规划,联系市园林局及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所对全区道路绿化、庭院绿化、公园建设、样板街打造等工程进行品位提升方案设计。打造绿化样板街道,投资500余万元,对南纬路、平涉路、世纪大道、矿市街、公园和标志建筑夜景进行改造,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建设亮化、美化水平。提升公园绿地景观,投资近200万元,对人民广场公园进行景观打造,制作大量的树木花卉名牌和保护环境宣传牌,同时在各游园绿地设置了雕塑小品,改善和提升了城区公园绿地景观效果。制作景观花箱花架,在南纬路、康盛街等主要街道和公园、广场等地点、区域搭建了10余座景观花坛和170余个花箱,打造了亮丽的城市景观。

实施夜景亮化工程。按照“简洁明快”的原则,在南纬路、矿市街、世纪大道、平涉路实施夜景亮化提升工程。在平涉路城区段路灯灯杆上安装了统一美观的灯带,美观大方,并在南纬路口建设了灯光屏幕墙,与平涉路其他路段形成鲜明对比,有效提升全区形象。对城区原有沿街建筑轮廓灯进行修缮和提升,同时在矿市街、红房街等街道行道树安装彩灯,进一步提升城市街道夜景景观效果。在南纬路新增100余个夜景广告灯箱。同时,按照企业投资,统一管理的方式在城区建设了40余座广告牌,改善灯光景观效果。在世纪大道便道全线增设庭院灯,两侧绿地安装了景观灯,提升了夜景景观水平,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。在人民广场建成了城区第一座数字化大屏幕,极大丰富市民群众休闲娱乐生活。

重拳出击打造碧水蓝天。该区以“山青、水净、气爽、宜居、宜业”为目标,出台了《井陉矿区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方案》,以焦化、钢铁、洗煤三大行业为主的“三点”,焚烧污染和各类扬尘源为主的“两面”为重点,坚持结构减排、工程减排、管理减排三措并举,2013年投入环境污染治理资金2.3亿元,打响了一场洁城净天、清源净流攻坚战。关停了丰达钢铁、恒生钢铁两家能耗大户,4家焦化企业全部限产,61家储煤场全部取缔,开展道路交通环境联合执法、淘汰黄标车和“控尘”等工作,全区投入700万元,增加了道路清扫车、垃圾清运车等车辆,出台了生态环境治理工作问责办法,制定了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,增加了道路洒水次数,施工场地扬尘遮挡。区政府与重点排放企业签订了环保责任状,并实施24小时驻厂督导,16项减排工程全部完成,对全区15家加油站全部实施了油气回收改造工程,特别是四家焦化企业先后投入4500万元进行了污染治理,有效控制了“尘”和“味”的问题。完善了城区、园区的污水管网体系,提高了工业废水的重复利用率和城镇污水的入网率。截至目前,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废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8%以上,镇区的居住小区入网率达到100%,污水处理率达到100%,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标准稳定达到《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》一级A标准,出境断面水质达到了省控标准。

■马宇灵 翟慧

今年以来,矿区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动力,坚持加速全面转型和绿色崛起目标不动摇,把改革创新贯穿转型发展全过程,紧紧把握“三大机遇”,按照“三步走”总体要求,树立“四种思维”,努力在环境转型、产业转型、城市转型、社会转型四个转型上初见成效,努力实现结构调整、项目建设、城乡统筹、生态修复、民生改善五个突破,奋力争创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,建设富裕文明美丽矿区。

以城乡统筹为抓手  城市转型步伐进一步加快

按照全域规划、城乡统筹的理念,矿区通过做大做美主城区、做好贾庄镇历史名镇和凤山镇旅游文化名镇、建设天户峪生态旅游度假村,形成“一二一”城乡建设新格局。在拆上加力度、建上提速度、净上提标准、绿上出品位、亮上出效果、管上出精细,提高城市净化、绿化、美化、亮化和序化水平,加快城市转型,打造以城乡统筹为特色和亮点的新型城镇化。

做大做美主城区。在去年拆违拆陋33.7万平方米基础上,重点在市场化建设上下功夫。以拉开城市发展框架、优化物流通道、创建国家级园林城、建设旅游文化休闲配套服务设施、完善城市功能为重点,进行规划和建设。加快建设杏花沟生态公园,以市场化方式启动文化旅游休闲项目建设,挖掘文化内涵,提升城市品位。加快汽车客运站工程和康盛街棚户区房屋改造居民回迁工程,启动家居中心项目招商。按照“小区大绿化”的目标追求,在成功创建省级园林城的基础上,对照国家级园林城标准,扩大绿化面积,力争在2-3年内达到国家级园林城标准,形成城在林中、林在城中的美丽景象。

城市管理再上水平。继续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、标准化、人性化水平,以“三化”促进“五化”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,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,实施网格化管理,对照国家卫生城、园林城标准在净化、序化上再上水平。开展联合执法工作,健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,增强协调配合,提升城市道路管理秩序。严格房地产市场管理,加大房地产市场规范整顿力度,加强巡查、严格执法,对违规房地产项目做到发现一起,查处一起,建设规范有序的房地产市场。

有序推进城乡统筹。重点抓好天护新城和天户峪旅游度假村两个项目建设,整体规划、分步实施、稳步推进,加快项目建设进度。开展农村面貌改造提升,按照分类指导、因村制宜原则,加快道路硬化、垃圾清运、绿化亮化、饮水安全、改厕等工作推进,投资800万元完善城乡一体化垃圾清运模式,在30个农村社区全面推开。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,推广总结涧底社区试点经验,按照全面确权、促进流转、加快构建城乡一体化新格局的思路,分阶段、分步骤推进农村产权确权各项工作,为农村社区增加村财收入、农民增收提供制度保障。

以项目建设为龙头 产业转型力度进一步加大 

抓好产业结构调整。坚持工业转型升级不动摇,把发展循环经济、新兴产业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,做好“有中生新”和“无中生有”两篇文章。加快发展非煤产业和新兴产业,着力打造省级循环经济产业园区、新能源基地和高新产业聚集区,实现绿色、循环、低碳发展。大力发展以近代工业文明为特色的旅游服务业,力促段家楼核心景区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。以石太二通道开工建设为契机,大力发展现代物流、工业地产、商贸服务业,加快第三产业发展。不断提升精品农业、特色农业规模化、品牌化水平,以龙头企业为基础,发展特色种植和养殖业,重点扶持昊源苹果、红嘴香椿、无涩甜柿、薄皮核桃、天苑农牧等优势农业,促进农民增收。

千方百计抓好项目建设。将项目建设作为实现产业转型的首要任务,重点抓好总投资182亿元的17个区级重点项目建设和总投资133亿元的23个谋划跑办项目。加快推动煤气制天然气项目二期、20万吨环己酮、15万吨蒽油轻质化、重芳烃深加工、粗苯萃取精馏等重点项目建设,加快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链主链条。谋划循环化工和装备制造两条超百亿元的产业链,做好谋划、规划、招商等基础工作,打造矿区循环经济特色产业集群。加快新兴产业项目建设。推动协诚生物氨基酸二期等重点续建项目建设,力促已经签约的仁泰牛樟芝、镍氢电容电池、UV184光引发剂、曲寨新型外墙保温防火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。鼓励企业通过技改提高效益、扩规升级,确保总投资70亿元的21项技改项目加快推进。

四举措抓好招商引资。开展专业招商,抽调专门人员组建招商小分队,进行精准招商和专业招商。探索确立市场化招商主体,以工业园区东区和北区为平台,规划园中园,选择专做招商生意的有影响力的企业家,给予土地和优惠政策,借势借力招商。营造浓厚的招商氛围,打好文化牌,突出文化招商,叫响矿区文化名片。严格考核,要求区级领导带头抓招商,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在年终考核中所占比重,加大奖励力度,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效。

以改善民生为保障  社会转型质量进一步提升

优化创业就业环境。以创业带动就业,拓展就业创业渠道,引导群众转变就业观念,就业创业环境不断优化。截至目前,该区城镇新增就业1085人,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30人,安置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5人,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%。开展创业帮扶工程,重点解决创业资金短缺问题,向6名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60万元,6名创业者还带动就业超过了20人。完善创业促就业政策,出台了《关于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实施方案》,重点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、城镇就业困难人员、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。坚持以培训促就业、以培训扩大就业,广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,共举办培训班9期,培训学员523人。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,计划安排不少于200万元的再就业资金,落实各项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优惠补贴政策。建立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库,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毕业生专业、学历等情况,一对一定向推荐就业岗位。目前已成功安置4名应届毕业生到社区基层管理岗位就业,岗位补贴和各项社会保险费全部由财政负担。实施一案一策制度,依托“两网化”管理,上半年受理农民工案件16起,结案7起,涉及农民工231人,清欠农民工工资275万余元。

提升教育医疗水平。推进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规划,在改善教学条件和加大投入的基础上,继续实施名师、名校、名校长“三名工程”,营造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,全面提升教学质量,使人民群众在矿区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。统筹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发展,搞好公立医院改革,提升办医的硬件和软件水平。巩固基层综合医改成果,扎实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施,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,增强防控重大疾病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。以创建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为载体,积极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理念和方式,提高全民健康水平。

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树立小区大文化意识,重点抓好“两个阵地”建设,弘扬主旋律、汇聚发展正能量。叫响“五张文化名片”,加快全区重点文化项目建设。实施文艺精品提升工程,积极推动《风雨段家楼》和《开国第一矿》等影视剧的创作拍摄,提高矿区知名度。继续实施文化下乡惠民工程,办好“百姓讲坛”、“彩色周末”、春节“连庄会”等文化活动,丰富群众文化生活。加强精神文明创建,开展好“文明公民标兵”、“矿区好人”评选及“讲文明、树新风”、“善行矿区”志愿服务等活动,为全面转型营造良好氛围。